方法1 找出为什么
第一种方法是找出为什么。你需要解释指标变化的原因,为什么会涨,为什么会跌?
例如,如果你发现销售额上涨了10%,那么为什么会上涨10%?
这里的原因尽量要找到驱动的原因,而不是结构上的原因。
结构上的原因是GMV受渠道A拉动上涨。这里的渠道A的拉动就是结构上的的原因。
如果你知道渠道A是因为运营加大了投放力度导致的上涨,那么这个原因就是真正驱动的原因。
你可以通过拆解渠道、区域和产品等方法先定位结构上的问题,然后找到相应的负责同事。向他们咨询是否有进行任何业务动作,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这些变化。
例如,渠道投放同事投放了一批腰封广告,增加了流量,导致最终成交提升。一般来说,可以这样表达:受腰封渠道投放拉动流量增长,成交额环比提升10%。
这样就清楚地说明了成交额提升的原因。
方法2 之后会怎样
第二种方法是找出指标的后续变化会怎样?
这一步主要是让业务对于后续的趋势有一定的预判,并提前做好对应的处理。例如,可以进行以下措施:
- 分析前期数据,了解流量增量是否可持续,是否与业务发展方向相符。
- 考虑市场变化,比如竞品的变化、用户需求的变化等,对流量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。
- 提前制定应对方案,针对不同的流量变化趋势,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。例如,如果某个广告的投放下个月无法继续,可以考虑寻找其他渠道,或者提高网站SEO等。
- 通过这些措施,可以更好地预测流量变化趋势,及时采取措施,保证流量的稳定。同时,这也能够提高业务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,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方法3 影响有多大
第三种方法是说明影响有多大。
如果GMV环比提升了10%,那么这个提升是否在预期之内?相比KPI的目标,目前的进度如何?落后还是超前,落后的话落后量是多少,下个月需要额外再做多少GMV?
如果我的腰封渠道的流量增长,那么腰封渠道的质量如何?转化率有没有变化。整体流量汇总核心用户的流量是否有增长?增长多少?
以上是成熟业务的做法。
如果是创新业务,我们还需要从指标中提炼出商业模式的可行性。
比如,用户的留存率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,本月的留存率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低值。那么它的影响就是目前这套业务模式无法持续吸引用户,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存疑。